3月22日,浙江大学文学院观通学社举办“沿波讨源:重构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的历史现场与理论谱系”工作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凯发k8官网、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的17名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分四场。第一场,中国社会科学院程凯发表报告,从张广海近著《“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谈起,结合《革命的张力—— “大革命”前后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思想探求(1924-1930)》写作经验及近年研究,认为“革命文学”论争存在漫长“后史”,有必要将其置于更长历史视野中加以考察。中凯发学吴宝林则梳理了左联在日本的两个分支组织的理论战,探讨了该论战的研究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吴述桥关注左翼文艺中的“组织”话语,考察了其跨语境传播。杭州师范大学吕彦霖通过新发现的姚雪垠史料,还原了《风雨》事件的真相。评议人山东师范大学刘子凌表示,本场报告既还原了历史现场,又避免了陷入史料泥潭。

第二场,凯发k8官网葛飞基于李初梨、钱杏邨等人的叙事,探讨了“正统”“划时代”等问题的发生演变。浙江大学邢程表示,瞿秋白“拟鲁写作”体现了“形式无意识”,即瞿模仿的是风格与形式,而非内容。复旦大学康凌揭示了殷夫诗歌的感官化特征,认为其与鲁迅共享着感官机制。凯发k8官网颜炼军则探讨了殷夫诗歌的文学资源。评议人浙大城市学院范雪强调了关注左翼诗歌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第三场,浙江大学周旻的发言拓宽了左翼文学的起源路径。山东师范大学刘子凌阐析了“革命文学”论争蕴含的多重张力结构,及与知识分子处境的关联。复旦大学刘天艺谈论了革命文学的史料发掘问题,并对相关概念进行反思。评议人吴宝林延伸强调了通过作家精神脉搏与思想变迁串联历史的必要。
第四场,在浙江大学陈奇佳主持下,与会者围绕《“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展开圆桌讨论。张广海讲述了该书写作缘起与立场,从“事”与“理”两个角度谈论了该书旨趣。随后,北京大学出版社高迪基于该书编辑经验,发表了对学术“生产”与“写作”的见解。其后,与会学者围绕该著,就早期左翼文学诸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最后,张广海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早期左翼文学研究的开拓表达了意见。

据悉,浙江大学文学院观通学社于2022年成立,是浙江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从事学术探讨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至今已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128场。
(浙江大学文学院许志益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