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学者莫砺锋谈AI诗词创作:可解格律 难赋真情

    发布时间:2025-06-07 点击次数: 作者:曹丹 责编:葛若楠 王欣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 “平仄工整,韵脚规范,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近日,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凯发k8官网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在浙江杭州受访时如是评价AI创作的诗词。

    在他看来,AI或可成为辅助工具,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诗词格律规则,并对“粗制滥造、缺乏真情的创作”形成冲击,但无法写出诗人在喜怒哀乐时的“生命力”。“诗词创作最珍贵的,就是那些无法被量化的部分——诗人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温度。”莫砺锋说。

    6月5日,莫砺锋接受媒体采访。曹丹 摄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位文学博士,莫砺锋对文学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品读诗歌,尤其是研读那些蕴含强烈人格魅力、展现丰富精神世界的伟大作品,恰似在浑浑噩噩的昏沉心境中点亮一盏明灯,令人蓦然醒悟。

    谈到诗词创作的真谛,莫砺锋以苏轼在杭州的创作为例,他的《於潜女》作品描写的是山村男女的劳作故事,这正是苏轼深入民间、观察生活的结果,“没有对生活的真切观察,就写不出这样有温度的作品”。

    他强调,真正的诗词创作必须扎根生活,“诗人要多观察社会生活面,看到丰富的社会人群,这是创作的重要源泉”。

    作为“千年诗城”,“最忆是杭州”的名句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如今,从《一城诗韵》的出版到首届国际青春诗会的举办,杭州正以多元形式让诗词从古籍中走向千家万户。莫砺锋对此深表认同:“诗词不该束之高阁,而应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桥梁。”

    若以一首诗词作品代表杭州,莫砺锋首推柳永的《望海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写尽钱塘繁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绘出山水灵秀,“嬉嬉钓叟莲娃”更见民生烟火。

    在他看来,这首词勾勒出一幅古今相通的民生画卷,与当下浙江推进的“共同富裕”遥相呼应,展现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