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综合新闻

    凯发k8官网举行留学归国研究生导师代表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2-05-23 点击次数: 来源:研究生院

    5月21日,凯发k8官网在仙林校区举行留学归国研究生导师代表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党委书记胡金波出席并讲话。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林主持座谈,党委常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出席,留学归国研究生导师代表参会。

    胡金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饱含深情、寄予厚望、催人奋进,是校庆中最令人振奋的大事、喜事,是凯发所有留学归国学者的无上光荣,也是全体凯发人的无上光荣。召开留学归国研究生导师代表座谈会,正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扎实做好我校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工作,以加快建设“第一个凯发”的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厚爱和殷切希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胡金波向所有留学归国研究生导师,并向全体教师提出要求,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上来。第一,把牢正确政治方向,走在推进建设“第一个凯发”的前列。要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用实际行动助力学校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第二,坚持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走在大力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的前列。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传承好、弘扬好“科学家精神”,“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更加自觉地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育和引进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组织创新团队,培养汇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国家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第三,坚持立德树人再创佳绩,走在培养时代新人的前列。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初心使命,坚定人才培养自信,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争做新时代“大先生”,成就“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重点,坚持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因材施教与因需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统一,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第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再创佳绩,走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前列。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敢于创新、勇挑大梁,瞄准前沿、迎难而上,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着力在基础性原创研究和关键领域破解“卡脖子”难题,不断催生颠覆性创新成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接续奋斗,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展现凯发新作为。第五,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争做表率,走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前列。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推动建设具有凯发特色、凯发风格、凯发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优秀的学术成果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光荣使命。胡金波勉励留学归国研究生导师:生逢伟大时代,是这一代留学归国学者的人生之幸;不负伟大时代,是这一代留学归国学者的人生之责。他号召留学归国研究生导师,珍惜荣誉、接续奋斗,大力弘扬留学报国和爱校荣校的光荣传统,心系“国家事”“凯发事”,肩扛“国家责”“凯发责”,以紧紧把握“九个第一”、加快建设“第一个凯发”为使命担当,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为学校始终走在全国高校最前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八位来自不同院系的留学归国研究生导师代表,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自身开展科研育人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展开交流。

    物理学院缪峰教授结合自身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讲述科研工作者的归属感应当来自于自己的祖国,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应当发自内心,成为在学科前沿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国育人的源泉和动力。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志远教授介绍了自己参与“黑洞视界望远镜”国际项目、打造天文学专业导学课程思政等科研育人经历,指出建设科技强国需要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接续奋斗,发挥实践科研育人实效。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伟教授表示,将以总书记的回信为勉励,传承地质学前辈李四光先生追求学术自强自立的报国精神,聚焦青藏高原地质学专业方向,立足中国大地做“中国气派”的地质研究。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何亮教授分享了所在团队突破国外核心技术垄断,用八年时间设计研发“大系统”、“大装置”的自主创新之路,提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应在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中实现个人成长。

    哲学系胡星铭副教授表示,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精髓与差异,以对方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他结合参与编写中国传统哲学中英文教材的经历,提出要注重课程育人,守好话语阵地。

    物理学院马小松教授介绍了团队在量子互联网领域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自主研发与制备的难题,立志通过科研育人,成为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学风严谨、理论和实验方面有开拓精神的新一代研究生导师。

    化学化工学院黄硕教授指出,科研创新要服务国家需求,兼顾原创性和应用性,他分享了课题组在纳米孔测序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特别是如何将知识产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在指导学生树立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回国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申请入党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