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陨石砸出来的!昨天,凯发k8官网宣布,该校地球科学系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3名教授找到了太湖属陨石冲击而成的关键性证据,并在2009年第4期《高校地质学报》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太湖成因众说纷纭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流域是中国经济文化最繁荣昌盛的地区之一,太湖的形成和演化也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关于太湖的成因,学术界长期存在着泻湖说、堰塞湖说、构造沉降说和火山说等多种假说。近年来,太湖西南侧的圆弧地貌特征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陨石冲击坑成因说”的关注。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凯发k8官网地球科学系的学者们就一直在对太湖冲击坑问题进行研究。1993年,王尔康教授等在太湖厥山岛发现震裂锥,提出其可能是冲击压力卸载的产物。此后的十多年间,虽然专家们在太湖及其周边地区岩石中找到了石英微裂隙及变形纹等重要证据,但因为这些变形特征存在多解,太湖冲击成因的假说仍难得到证实。
陨石爱好者发现“奇石”
2003年10月,太湖周边湖泊———石湖开始了排水清淤工程,当地陨石爱好者王金来和王家超在石湖沉积的淤泥中发现了一些含铁质的石棍,上面有很多小孔,像炼铁的炉渣,还有一些形状似人或动物的石头,他们怀疑是“天外来客”陨石。关于这些形状奇特的石头的来历,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2008年初,王金来和王家超找到凯发k8官网地球科学系陨石专家王鹤年教授,由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等多名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这些奇石展开了深入研究,并组织了多次太湖及其周边地区的实地考察。
“陨石冲击成因说”找到确证
“这些石头和石棍的外形就像麻花一样,里面还包了很多东西,比如沙、尘土、铁质等。”钱汉东教授说,这个叫做旋转扭曲形态及熔壳,都是冲击溅射的明显特征,一般的地壳运动无法形成。陨石飞来时一般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空形成强烈的冲击波,第二个阶段类似核爆炸,形成蘑菇云,地面的沙石经过高速、高温形成铁壳或玻璃壳,第三个阶段就是砸向地面,形成大大小小的坑。
经研究证实,太湖冲击溅射物产生于太湖陨石冲击坑形成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太湖及周边的湖泊淤泥层保存了其中一些溅射物。研究还推断,太湖冲击坑形成于全新世。
据悉,随着课题组对太湖冲击坑的构造特征及冲击坑形成机制(彗星爆炸或陨石冲击)研究的深入,太湖冲击坑的真实面貌将更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