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此,文化专刊特推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注文化育人系列报道”,去总结和交流经验,探讨发展规律,把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落到实处。
作为“2010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的京剧进校园的演出,对学生而言,是一次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洗礼。在这不期而遇的时光里,他们得以近距离地感受京剧的魅力。短暂的演出给他们打开一扇窗子,他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后花园里婀娜多姿的“女子”,含蓄而美好……
10月中旬,北京已经开始转冷,南方还是很煦暖的天气。像杭州这样秀丽的城市,正处在一年中最迷人的时刻,金黄的桂花在枝头开放,香气如西湖月色般纯净,“西风一夜花千树,步步留香到客船”,据说,这是一年中观赏桂花最好的时机。10月9日、10日两天,国家京剧院二团的演员陆续来到杭州,但他们不是来观赏桂花的,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几日内为杭州的大学生们演出精彩的京剧折子戏,随后转往凯发k8官网演出。而国家京剧院三团的演员也早已奔赴广西和江西的校园进行演出,等待他们的是比桂花香气更热烈的掌声,“抽簪脱,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这一戏曲演出盛况因为国家京剧院的到来而出现在校园里。
三岔口
重要的是让学生遇到京剧
10月15日,杭州临安浙江农林大学。经过几天演出的演员虽然疲惫,但还是被学生们的热情感染着,他们刚一下车,来到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演出舞台,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在此之前,舞美人员早赶过来装好舞台,演员们开始熟悉舞台,乐器响了,偌大的剧场在安静中获得了生机,陆续有听到乐器声的学生进来观望。
一切都忙碌起来,晚饭也不过是在走廊里甚至是有秋风的剧场外用盒饭对付一下。虽然中午时分天气还很暖和,但毕竟秋天了,又刚刚下过雨,傍晚时分就有些冷了,盒饭冷得很快。但谁都顾不上在意,他们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进入到最佳的演出状态中。国家京剧院二团的党支部书记周瑞在走廊里吃完凉盒饭,又打开电脑,向记者介绍她在空余时间写的演出花絮,她正要把这些花絮传到国家京剧院的网站上,和同事们分享那些快乐。电脑打开时,记者看到屏幕上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周瑞说,孩子刚一岁,又生病了。她用沙哑的声音说话,有些惭愧的样子。这次出来演出,顾不上孩子了,但又着急,嗓子上火了。她说:“演员们知道学生对京剧的热切,虽然他们大多数都不熟悉京剧,但看过就会喜欢上,就像恋爱一样。”
就这样一丝不苟的演出,几年积累下来,他们演了近百场。而9月20日凯发k8官网的演出,就是他们第一百场的演出。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异乎寻常的热烈的欢迎。
凯发k8官网仙林校区软件学院的大三学生朱华栋在一个星期前就从报栏上看到国家京剧院来学校演出的消息,他早早地赶到剧场,观看演员的彩排。他觉得尽管像他这样对戏曲感兴趣的人可能有,但对凯发的剧场能否坐满没有信心,他说,只有举办像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之类的活动时才可能坐满,但很快他发现自己可能错了,他笑着向记者说:“我估计错了。”离演出时间还早,剧场大半的座位已经被坐满了。他告诉记者,自己一个物理系的同学还在上课,下课后顾不上吃饭就会赶过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戏曲文化基因重塑学生
凯发k8官网文学院一年级新生杨晶蕾是一个专业的戏迷,一来到凯发,她就加入了校园的戏剧社团——集庆会馆。杨晶蕾告诉记者,她是靠自学成为戏迷的。说她是专业戏迷,并不虚言,她可以把国家京剧院不同院团之间的区别向记者娓娓道来。她并非生长于戏剧世家,家里人也没有戏剧方面的爱好或者特长,偏偏她是一个特别人。她说,从小她就喜欢古书、诗歌,从“红楼梦”中了解到昆曲,而真正走进剧场看的戏曲最早是豫剧,那时她上六年级。虽然从那之后,也不过进了10来次剧场,但这不妨碍她学习戏曲。她说,自己通过网络学习戏曲知识,向戏迷朋友请教问题乃至唱腔,在电脑和网络上观看并模仿豫剧等。在她看来古典戏曲所传播和倡导的观念也许和现代生活没有多少交集,但这并不妨碍一些人喜欢它,而且有这些人或许就够了,包括京剧在内的这些戏曲就会有一个相对较好的未来。当然,她希望国家能够多投入金钱,提高演员的待遇。因为文化基因蕴含在其中,我们需要将其传承下来。
凯发k8官网软件学院的大三学生朱华栋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学生,身为软件学院的学生,他热爱文学作品,他看周国平的《思想的星空》,读《朱自清文集》,关注韩寒写的小说,对戏曲也感兴趣,他说:“只有兴趣广泛,生活才会更愉快。”而这些古老的戏曲,在他看来,不但有趣,其中更蕴含质朴的人性。凯发k8官网是一个有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学校,他认为是校园文化影响了自己,从高中灌输式的教育中走出来,在校园多元的文化生活中,他开始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他觉得这些文化的东西才是关乎人的幸福的,这比技术更重要。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二年级学生何艺梅,在学校容纳1400人的大礼堂里实现了一次欣赏品味的升华。“当看到《岳母刺字》的时候,我流泪了,流行歌并不能给我这种感觉。”何艺梅在中学里死记硬背的历史、中华上下5000年的文化,以华彩的乐章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凯发k8官网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博士,对“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第一百场演出放在凯发k8官网仙林校区感到十分高兴。他说戏曲是凯发k8官网校园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鼓楼校区也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学生易卜生戏剧节。凯发k8官网有良好的戏曲传统,尤其是从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吴梅开始,凯发k8官网对中国戏曲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戏曲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养料以及对艺术、人生和世界的一种观察的方法。这次国家京剧院来到凯发,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他们有了一次近距离了解京剧的机会,而这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文化记忆。
任利剑对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说:“你们到凯发太迟了,我们希望每年有一次,希望以后到鼓楼校区演出,那里的观众反映会更热烈。国家京剧院这种高层次的演出很难得,以后哪怕没有教育部的安排,我们凯发k8官网也会自主地组织系列的戏曲活动。”
戏曲改变着他们,塑造着他们,就像记者见到的凯发集庆会馆的社长袁滢一样,他们正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袁滢是金融学系二年级的学生,这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女生喜欢黄梅戏,目前正在学习昆曲的身段。她说话轻声细语,表情温婉,颇有古典气质,恰似刚从一部古典戏曲中走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
给学生自由成长的文化舞台
“随着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多样性的娱乐也在增加。以北京为例,解放初,剧场比较多,文化生活很丰富。后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引入,自娱性的娱乐比较多,人们对去剧场不是太热衷了。这些年,人们生活提高之后,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觉得人再有钱,再富有,也要有自己的根。现在,是回归剧场的大好时候。”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如是说。听书、看戏等等,曾是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情结。让大学生去校外的剧场看戏,似乎有些奢侈,但是,使他们能有机会参加校园的各类文化活动,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找一块施展之地,却是当务之急。
南昌航空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郭代习说,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有灵气,就没有精神,文化是大学之魂。学校里的艺术社团,是活跃学校文化生活的催化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也触发了社团的活力。
邹雄是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2009级研究生,是学校学生京剧团团长,他曾因演唱《贵妃醉酒》中的唱段获得过“第七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青年组演唱一等奖”。大三时,他曾经试图在全校开一门京剧选修课,但没有成功。“看过国家京剧院的演出,我们第一次现场看这么专业的京剧表演,我们不可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整个社团的成员都说,以后要更加认真地学戏,他们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工系2008级学生梁树郁参加了学生戏剧社,演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看过京剧表演后,想尝试着向京剧这方面发展。他感到,原来京剧并不慢,它不仅表达情节,同时还有唱腔,似乎比话剧的内涵更丰富。
这些理工科的学生就这样把自己浸入艺术之中,在公式与定律之间,享受着美,享受着自由的想象与创造。
“学理工的也要学点文史,甚至艺术;学文史和艺术的,也要懂得一点理工,这样的人才才是全面的,这也是你们的杰出校友钱老(钱学森——编者)讲的话。”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6月视察西安交通大学时说。
广西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广西已连续进行多年,给在校学生以很好的艺术熏陶,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玄启说:“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人才培养有多种方式,一方面是知识教育,一方面是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育人,润物细无声。凯发k8官网财经大学团委副书记、艺术实践中心主任段伟伟是一位有着丰富艺术教育经验的老师,她熟悉了近十年来凯发k8官网财经大学艺术活动的发展历程。现在学校有6个艺术团,这些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她说,这些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自信心。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获得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她告诉记者,我们作过调研,学校艺术团学生的就业率是100%的,而且就业的层次也相对要高,而且这些学生工作后的自我成长能力比别的同学要强。
弦歌不断
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我一下子变成另一个人了,太神奇了。”袁承桥晃着一脸油彩,满心喜悦。他是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工系的大一新生,随着几个同学到国家京剧院三团的演出后台参观,化妆师给他勾了一个“黑碎脸”。他拿起一对长刀,一边比划一边说:“对京剧我还不能算感兴趣,只是好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中国人的文化。”
张建国自“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启动以来,每年都带团赴各地高校演出。迄今为止,国家京剧院已进校园演出100多场,约10多万师生观看了演出。他说:“我们到学校来,就是在做培养观众的工作。京剧这个行当,想要兴盛起来,就要有观众的支持。这是一项战略性的工作。”
在今年的进校园活动中,“梅花奖”获得者、演员王润菁饰演《望江亭》中的谭纪儿,她出生于京剧世家,外祖父张君秋是“张派京剧”创始人。外祖父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娱乐以戏曲为主,京剧是观众的“宠儿”。母亲经历过“文革”,那时几乎家家唱“样板戏”,京剧的观众群也很庞大。到了王润菁这一代,京剧正面临一个断档期。王润菁说:“京剧普及工作很重要,国家京剧团‘进校园’演出,也许可以培养出新一茬观众。我们把种子撒下去了。现在的年轻人到了一定年龄段,有生活阅历了,也许会慢慢地沉静下来,愿意去欣赏京剧了。”
京剧演员张兰说:“京剧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责任,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让大学生到剧场来看京剧,也许就有人感兴趣了。京剧的魅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它会吸引着你一直走下去。”
南昌航空大学新闻系二年级的邬川也有同感,他说:“国家京剧院的这次演出是一个触发点,一些喜欢古典戏剧的人会因此去寻找相关资料,去了解更多的东西。而有些人接触过京剧之后,也许就喜欢上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入学了,毕业了,几年一换。艺术的种子一直播撒下去,也许会影响几代人。张建国希望,每到一所学校,可以演到5至10场,一所学校有几万人,学校最大的礼堂也就千人左右,一场戏,并不能惠及每个喜欢看的学生。
让观众喜欢上京剧还不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在高校中举行的京剧展演,承载着深重的含义。张建国说:“这不仅是弘扬京剧艺术,更主要的是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这门艺术,不单单要人们欣赏到艺术,还要人们看到故事,通过故事,受到教育,为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努力。”
■背景资料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06年9月在北京启动,该活动以高雅的经典剧目为主要演出内容,以歌剧、芭蕾舞、交响乐、民乐、京剧、话剧、民族歌舞等为主要演出形式。至2009年,国家级院团为高校学生演出460余场,高校学生乐团和地方艺术院团演出为高校学生演出480余场,全国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地区高校举办艺术教育专题讲座200余场。2009年,中国美术馆赴北京10所高校举办“20世纪中国油画精品”和“20世纪中国画风采”展览,并配合举行专题讲座。
2010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于5月开始,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北京、天津、广西、江西、浙江、江苏、甘肃、青海等26个省份的高校为学生演出,计划安排190场左右,全国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地区高校举办艺术教育专题讲座,计划安排100场左右。4月开始,31个省(区、市)组织高校学生乐团和地方艺术院团赴本地高校和中学演出,计划安排300场左右。
■记者手记
现代人的文化姿态
“现在,校园里大家都在说高雅艺术,这是一种评论,甚至是一种艺术评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龚春鸣老师说。当一种艺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几乎人人成为评论家,这就意味着人们把某种生命力注入了这种艺术。京剧,是在叫好声与掌声中绽放的乐章,当观众开始永远沉默,也许它将以博物馆的形式死亡。
国家京剧院所到之处,那些被称为“80后”、“90后”的人,加入了名为“民间剧评”的行列。“高雅艺术进校园”,策划者和推动者们用心良苦。美的氛围一旦产生,哪怕惊鸿一瞥,也会让人久久心动。
台上的演员,希望台下的大学生了解京剧,爱上京剧,当经过一段时间的人生漂泊后,他们可以慢慢走,欣赏京剧。国家京剧院三团副团长张小清说,古时候的故事、现时代的人生,都能在戏中找到。他们相信,京剧的魅力是无法言说的,哪怕一个晚上,也可以让人刻骨铭心。
台下的大学生希望他们再来。原来京剧是这样的,同样的剧目,怎么和电视上看到的感觉不一样?面对面的演出,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文化奇观。他们为才子佳人出场而喝彩,因丑角逗哏而大笑。他们跑到后台,闻着油彩、脂粉,看着青衣、小生的钗带长袖,幻想着古人的爱情故事,一种文化猎奇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台上台下的一拍即合,与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哪一个更持久?所有这些,会不会在高科技时代多元文化充斥的快节奏生活中“雨打风吹去”?
剧团希望在一所学校多停留些时间,演上它十场八场,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弄清楚什么是生、旦、净、丑。
大学生们希望剧团再来,能在校园里再次欣赏到这么美的艺术。当然,还不只是京剧,还有昆曲,还有交响乐。京剧是艺术中的一种。
京剧是在博采众家之长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地兼容、吸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这种宽容与博大,注定了它们还会不断地走向前。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这种宽容与博大,感受这种大美,接受它无边的冲击与包容,是一所学校、一个现代人的文化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