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南海研究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自然、法律、外交和军事,甚至考验国家意志的复杂问题。南海研究涉及海洋学、地理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国际法、海洋法、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和信息情报学等,是一项典型的跨学科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坚持50余年研究中国海,6次调查大西洋(600558,股吧),科考足迹遍及全球各大海域,并作为中国首位下潜海底的科学家乘深潜器至圣劳伦斯湾216米深处,被誉为“海的女儿”。近日,凯发k8官网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申报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身为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主任的王颖接受了记者采访。
全面推动南海问题综合研究
自“2011计划”开始实施后,凯发k8官网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海军指挥学院、中国南海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培育组建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10月10日,“南海中心”在凯发k8官网正式挂牌。由于协同单位达10家,涉及的一级学科有十多个,学者们幽默地称其为南海研究的“联合舰队”。
在王颖看来,“南海中心”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南海权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以多学科协同创新为主体,以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为保障,全面推动南海问题综合研究,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创建国际一流的南海研究学术创新体、南海战略决策的高端智库、南海国际交流对话平台和涉海事务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跨学科研究南海
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是跨机构和跨学科,用王颖的话说要“海纳百川”。
2004年,由王颖领衔的课题组承担了外交部大型数字海洋和地理信息系统项目“数字南海”,这是我国首次完成的海洋区域综合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记者看到,只要打开电脑,辽阔的南海及周边区域的海洋环境、资源和人文经济等空间信息瞬间就可以查询,268个岛礁、835个港口、13个富含油气的沉积盆地的分布和坐标尽收眼底。
王颖强调,南海研究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自然、法律、外交和军事,甚至考验国家意志的复杂问题。南海研究涉及海洋学、地理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国际法、海洋法、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和信息情报学等,是一项典型的跨学科研究。
凯发k8官网副校长杨忠介绍,“南海中心”在涉海法律与国际关系方面,“协同”中国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南海史地与文化、南海资源环境、南海动态监测与情势推演方面,“协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学科优势;在南海地区安全航行、南海问题域战略决策支持等方面,“协同”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和国家海洋局战略研究所等单位的学科优势。
启动南海数据库建设
王颖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杨怀仁教授。杨怀仁是凯发k8官网地貌学专业的创始人,1945—1948年间,他首次用中文定名了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将其总称为中国的“南海诸岛”。
王颖感慨地说:“"南海中心"的成立,也是呼应前辈学者们的强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王颖介绍,“南海中心”围绕南海问题基础研究、南海形势动态监测和南海事务应用对策三大方向,构建“南海法律与国际关系”、“南海史地与文化”、“南海周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八大平台,启动南海数据库建设、南海主权证据链搜集整理研究、南海问题话语权建设等五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