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伴随着新的一周开始,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图书馆迎来了它的全面开放。走近凯发k8官网仙林校区校门,顺着宽阔的道路望去,一眼便看到了杜厦图书馆。有人说,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心脏”,这里,便可以寻到最好的诠释。
社团活动的温馨天地
典礼开始前,记者来到杜厦图书馆一楼的休息区。去年来听报告时,这一片还是空荡荡的,现在摆上了一圈圈沙发,有同学正在这里翻阅杂志。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桌上有刚泡上的菊花茶,还有一束用彩纸折叠的精致插花,温馨的留言让等待的时刻也充满诗情。这里是新鸿基社为读者们精心准备的,歇歇脚,喝一杯,看看书。馆长助理任老师介绍,这里是学生社团活动的天地,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进行社团联谊,发布创业计划,组织读书会,看电影等等。这里还有吧台,社团可以自带零食饮料,它不对外经营,免费为学生开放。
全新的杜厦图书馆为学生社团提供了充足的场所。自开馆以来,学生社团在图书馆的活动非常活跃,形式多样。他们本着人性、环保的理念,从细微之处做起,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更加温馨舒适的读书学习环境。翻开图书馆学生助理们自己做的杂志,卷首写着这样一句话:“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大学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海内外馆长共贺“新生”
今天有30余位海内外图书馆嘉宾出席了典礼,共同见证杜厦图书馆的全面开馆。与此同时,在下午开幕的“首届全球高校东亚图书馆国际论坛”上,北美、欧洲等高校东亚图书馆馆长与韩国以及中国两岸四地高校图书馆同仁一起,共同研讨建立东亚文献资源合作交流平台,以推进东亚地区全方位研究和发展。
来自海外的图书馆有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哥廷根大学图书馆等。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以丰富的东亚文献收藏而著名,规模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东亚文献馆。它建立于1928年,收藏有中、日、韩、越、及西方语言书籍约140万册,其中中文文献80万册,还有藏文、满文、蒙古文等少数民族语言的文献。哈佛燕京图书馆的特点在于,中文善本比较多,有4000多种、50000多册,其中有270多种是孤本。类书也很多,仅《永乐大典》就有3部,地方志善本有10几部,另外还有很多文学作品。郑馆长说,哈佛每年投在73个图书馆的经费超过1亿美元,用于购书的经费将近4000万美元,每年会购买30多万册新书。
丰富的文献馆藏,良好学术环境,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现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正在与国家图书馆合作,拟将馆藏的善本数字化,向全世界学者免费开放。建立了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与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接轨,凯发师生也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镇馆之宝”现真身
庆典结束后,记者参观了焕然一新的杜厦图书馆。从外面看,杜厦图书馆像一本打开的大书,一道道钢筋立柱,又像是一根根琴弦,典雅庄重,这是由凯发k8官网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的。走进图书馆,现代化的图书馆宽敞明亮,设施完善,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数字化。图书借阅、网上冲浪、研讨交流,全方位地为凯发师生提供服务。怪不得凯发学子说,仅凭一个图书馆,也会爱上仙林校区。
走进刚刚开放的古籍阅览室,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古雅的书橱,镂空的屏风,给人的读书带来了享受。记者目睹了珍贵文献《名公增修标注南史详节》的“真身”:它是由宋代吕祖谦撰,宋建阳书坊刻本,四册,为十七史详节之一,是作者读史时删节备检之本。它的装帧非常特别,被称为“金镶玉”,每页中间主体的泛黄部分是原书张页,四周的白色部分为后来装裱,这种装裱手法非常美观,难度也很高。宋本书比较稀少,在清代就有“一纸千金”之说,这本书可誉为凯发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此外,凯发图书馆还有丰富的地方志收藏,约有4万多册,孤本有10几种,如《民国新城县新志》。据悉,今后凯发图书馆会把一些稀见的珍贵文献整理影印出版。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