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场文艺晚会能像3月30日晚上由文化艺术中心主办、永遇乐相声社协办的“欢乐对对碰”相声演出这样火爆,大学生活动中心张心瑜剧场每隔一两分钟便掌声雷动,“吁”声满场。“对!对!……”历史系杜浩远同学口头禅爱说“对”,人称“杜对对”。周六晚上的“欢乐对对碰”,就是杜对对在凯发k8官网的个人专场演出。凯发最具人气的学生社团永遇乐精心策划推出这台晚会,是我校首场学生个人文化专场活动。活动开始前几天,270张的入场券就被认领一空。而文化艺术中心康尔教授和凯发k8官网相声界的专业演员乃至各院系的教师,都被久负盛名的人气社团吸引,早早坐在台前等候“围观”。
说起杜对对的名号,知道他的人都能背出一长串头衔,都是他在凯发的身份:相声社团的创始人、书画社的副社长、武术协会的教练、古玩鉴定社团的顾问……杜对对调侃自己“可俗可雅”“艺多不压身”。
相声罐子里泡大的
杜对对才艺虽多,可最得凯发学生人心的还是他的相声。杜对对是天津人,从小就是听着相声长大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年可是一边听相声广播,一边做作业”。刚来凯发k8官网上学那会,他开口问人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凯发k8官网的相声调频广播是多少?”
生活中突然少了相声,杜对对感觉太不习惯,便索性琢磨着自己办个社团,这一办就办出来凯发第一个相声社团——永遇乐相声社。如今,这个相声社成了凯发最知名的社团之一,每年的两次社团专场演出都是一票难求。今年时间一到,凯发的同学们就开始嚷嚷“怎么还没有专场”,这一次,杜对对准备亲自出马。
“大四了嘛,给自己办个专场,做个纪念。”作为永遇乐社团的创始人,杜对对影响了不少社团的后来者。“现在新人取艺名都是ABB型了,比如蒲羊羊、刘鼎鼎、赵格格、陈货货等等。”为了这场演出,整个社团也算是倾力出动,很多大三便不再登台表演的搭档也来给杜对对捧场。“我这不是,人缘好嘛。”杜对对说话声调高亮,加上特有的天津口音,让他一开口,就有相声的效果。
“许多段子都是我们平常随口诌的,慢慢就化用在相声里了。”在杜对对创作的相声里,有不少都是关于凯发校园生活和南北方文化差异的段子。
专场火热 琴棋书画、说学逗唱
“欢乐对对碰”在凯发仙林校区张心瑜剧场举行,270张的入场券一早就被认领完。杜对对电话接个不停,都是来求票的,甚至连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成立“古玩收藏与投资顾问团队”的朱棒也被“骚扰”。“别人听说我跟对对关系好,都是管我要票的。”朱棒笑说,杜对对可是校园里的名人,走哪都有人认识。
不过,看看3月30号晚上专场现场满满的观众,就知道朱棒说的可不是玩笑。杜对对挂了几幅自己绘制的花鸟写意图在剧场门口,光是这个,就让排队入场的同学们啧啧称奇。“想不到对对还会这个,完全不搭界嘛。”飘渺、朦胧的写意画,与海报上穿着大褂、嬉皮笑脸的杜对对,让人看着有点穿越。
可最让人穿越的,是杜对对在现场弹奏的一曲古琴——《卧龙吟》。舒缓的旋律伴着悠扬的琴声,加之永遇乐成员刘永恒的一副好嗓子,将这个经典平添生动之感。“唱完《卧龙吟》,感觉整个现场的氛围顿时高雅了。”才听完逗乐的相声,又听了一曲古琴奏,许多同学表示跨度太多,有点hold不住了。
专场进行了2小时45分钟,因为大伙气氛太high,演员们即兴发挥也多,杜对对说,“专业术语这叫‘现挂’”。作为武术协会的前教练,杜对对身手了得,在相声《论拳》表演中,他还需要来一段“迷踪拳”。“我这练拳嘛,不得把大褂掀起来。搭档就问‘你这怎么练?’,我还没接茬呢,台下的观众大叫‘脱了’‘脱了’。我就应了句:‘要脱大褂,你们的票价可不够’。”
可俗可雅的杜对对
若真要细数起杜对对的各项爱好和特长,很多人都觉得杜对对有点矛盾:相声、古琴、国画、考古、鉴宝……“你不会人格分裂吧,这爱好跨度好大啊。”有朋友会开玩笑地问一句。
可杜对对说,他完全不会岔,还能将各种爱好融合在一起,便于理解。“我有一相声搭档是学古琴的,我们俩有一次讨论相声段子,用的就是古琴的术语。我对他说,‘我们这段指法要快,速度要慢’;他就能懂,我说的是‘节奏要慢,但要接得紧密’。”杜对对解释,文化和爱好并没有雅俗之分,所有的东西都能融会贯通。“我学习文物鉴定专业,特长国画、古琴,都能帮助我鉴宝;武术能有助于我在相声中的表演……我觉得吧,这‘雅’也有‘低雅’,‘俗’也有‘高俗’,哪能一概而论呢?”
杜对对现在已经考上本专业的研究生,除了学业的考虑,他还有一个愿望,“这不还想继续在凯发k8官网说相声嘛。”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侯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