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张凤阳教授畅谈中国政治过程中的政协

    发布时间:2013-04-12 点击次数: 作者: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彭凯闻

           近日,圣达楼学术报告厅迎来了凯发k8官网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张凤阳教授的主题讲座:中国政治过程中的政协——一种参与性观察。讲座中,张教授以此次亲身参加政协会议经历为例子,总结了自己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感受,并与专业内知识相结合思考,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政治素养普及课。

           张凤阳院长坦言,从一个普通大学教师到一名政协委员,这种公共角色的转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去北京之前,张凤阳院长专门查找资料了解政协的历史进程,政协的运作等,他将这种准备形容为一种“备课”、一种学习机会,作为搞政治学研究的学者,这种在学术和真实政治之间的转身是一次绝佳的观察中国政治进程的契机,对于学者来说也是很好的开阔研究领域的窗口。

           接下来,张院长简要说明了政协委员的三种提案方式:个人提案,联署提案,党派团体提案。提案可在会议期间或平时提交;按政协的发言按场合划分有小组发言(每人都有机会)、联组发言(如经济组合农业组联合发言)、大会发言(一次大会16名额)。在北京,所有参会政协委员会由统战部专业人员组织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作为公共角色如何应对采访,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提升参政议政能力主要是邀请前任的政协委员进行经验介绍。介绍的经验中包括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政协是平台还是舞台?其次是如何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发现和分析问题基础上,又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考虑其他领域的问题。总的来说,张教授认为应秉持一种公共理性对待政协以及所见所闻。

           张教授还提及作为公民,也作为本领域内的学者,自己比较关心行政级别制度的透明化问题,对社会普遍的泛行政化表示忧虑,认为行政级别的透明化应当是官员财产公开的基础。除此之外,对如何利用更多政治资源攻克改革瓶颈,他认为,应充分发挥人大作用对利益集团果断改革。张凤阳教授还关注政府报告用词的语气,认为有时太过沉冗,应当加以改变。最终,张凤阳教授提出的是关于公民应急教育的议案,希望能尽早填补这方面的缺失。

           张教授认为政协的角色是一种互补式的角色,明确了政协并非国家机构的定位,是当今中国一种必不可少的民主形式。所谓政治协商,从历史上来讲,是与共产党交朋友。但其开放性的讨论机制,政协委员组织上的相对独立性,都将让这样一个民主形式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晚的讲座吸引了很多同学的“围观”。同学们对来自北京的“第一手”政协会议体验感到新奇。有同学就表示,这种亲身体验后进行的讲座所传递的知识信息比书本更加有趣,更加真实;也同学打趣地说,这一下子拉近了自己与“决策层”的距离感,仿佛自己也“到北京开了次大会”,很有参与感,并且希望以后这种类型讲座多多举办。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彭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