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应凯发k8官网国学社邀请,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在杨宗义楼报告厅做了题为“人性论中的魂魄观念”的学术演讲,这也是国学社本学期系列讲座中的第三场。“粉丝”众多、拥有超高人气的徐兴无老师吸引了大量同学前来一睹风采,虽然活动并没有广泛宣传,但报告厅仍座无虚席。
徐老师从最早的辞书定义和文献记载入手,从《说文解字》中“魂,阳气也”、“魄,阴神也”开始,对古人的魂魄观念一一梳理,提出魂魄是生命的自然属性,和情感、欲望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又提出儒家认为道德和文化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所以儒家的魂魄观念受制于儒家的人性论,它们存在于礼教的世界而不存在于巫术的世界。徐老师对“情”与“性”这两个人性论的重要范畴做了深刻解读,并对比先秦观念中的魂魄与情性,指出前者是指身体内的两种精气,死后回归天地自然,后者指人降生时具备的自然禀赋,表现为人的好恶之情欲,但它们的属性相同,都是人所具备的气性,都要受到礼义的节制。而在战国秦汉间,整合、建构天人知识为一体的阴阳五行思想出现,先秦时期的性情的观念完全被汉儒建构成可以分析为阴阳五行之气的人体常识。魂魄被认为是身体中的精气和决定性的力量,构成了以性情观念为主的人性论中的重要内含,成为汉代人性论中一对界定明晰的思想范畴。徐老师认为,儒家用阴阳五行的知识框架与思想模式,整合了诸子的人性论,确立了儒家的道德修养和礼义教化的宇宙根据。
徐兴无教授的演讲以其在汉代学术方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为基础展开,层层递进,治学思路给在座同学以极大启发。讲座结束时,报告厅内响起热烈掌声。在演讲开始前,徐老师还鼓励国学社邀请更多老师与同学交流讨论。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侯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