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讲述“声音的政治”

    发布时间:2013-10-14 点击次数: 作者: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吴科 孙页

           10月13日,由凯发k8官网文学院主办的“百年千帆”系列讲座第六场在文学院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陈平原为凯发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声音的政治——现代中国的‘宣传’与‘文章’”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徐兴无主持。作为程千帆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场面的火爆程度让主持人徐兴无教授回忆起“自己八十年代在凯发读书的景象”。

           陈平原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兴无院长评价其为“能够出入大学的学者,不仅是学院派的学者,也是对社会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文化人”。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陈平原教授联系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撷取梁启超《保国会演说词》、宋教仁《宋钝初先生演说词》、陶行知《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学典礼的讲话》、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席上阐明政府外交立场》、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等十位现代名人的十篇在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演说,从“宣传”与“文章”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探索“声音的政治”、从“声音”向“文字”转化的各种途径、以及“纸上声音”的魅力。

           陈平原教授的演讲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上个世纪中国“声音的魅力、声音的政治、声音的留存”。在论及声音的保存时,陈平原教授播放了孙中山先生1924年应《中国晚报》邀请所做的演讲原音。“晚清到现在的演讲,我们大多见到的是演讲稿,而真正的录音并没有留存。声音的魅力包括演讲者的口音、声调、表达的能力等等。但是现代中国真正有意识进行录音的人是很少很少的。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鲁迅、蔡元培、梁启超的录音原音了。”对于“有声的中国”,这无疑是一大缺憾。论及“演说如何文章”这一核心议题,陈平原教授总结为声音如何传播、声音如何转变为文字、修订与改写、演说技巧与文章风格等几个方面。“今天我谈的是政治家、学者的政治演说,这种介乎社会动员的演说和学术动员不是一回事情。社会动员的政治演说关键在于它的宣传力量。当这些宣传语言被记录下来时可以成为文章流传。因为演说既可以为文献,也可以为文章来欣赏。宣传可以是政治,宣传偶尔也能成为文章。”陈平原教授以这段话为“声音的政治”讲座作结。

           “百年千帆”系列讲座是文学院为纪念著名文史大家、诗人、教育家程千帆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举行的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先后邀请多位程门弟子和著名学者发表演讲。(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吴科 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