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凯发k8官网历史学系主办的“墨尔本大学历史学家讲堂”在鼓楼校区教学楼205教室举行了第一场讲座。主讲人Dr. Giovanni Tarantino目前是墨尔本大学的博士后,其讲座主题为《前近代时期东西方对火灾的情感反应及相关记忆(Early modern “Eastern” and “Western” emotional responses to fires and associated memories)》,讲座由历史学系副教授罗晓翔主持。
此次讲座展示了Giovanni Tarantino博士近期的研究成果,即前近代时期不同国家、社会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的情感反应,以及这些情感反应与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特性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将大地震与神权失效、社会失序相联系,进而生发出的自我批判与悲观论,是前近代时期的普遍现象。在天主教统治的西方世界里,灾害是罪孽的报应,灾难过后必伴随着宗教律例的强化,而在东方世界,如日本,也会在灾难之后产生社会批判的情绪。
对于各种图像资料的利用和细致解读是此次讲座的一大特色。在解读日本对地震的情感反应时,Tarantino博士使用了大量有关“地震鲶”的绘画。在日本古代传说中,地震是鲇鱼翻身的后果,大量关于地震鲶的绘画都反映出对社会失序的讽刺。
最后,Tarantino博士分析了日本画家司马江汉的一幅画作。画作下方的三位人物分别来自中国、日本与荷兰。画作上方描绘的是救火场景,其中荷兰人使用最为先进也最为有效的消防水龙,而日本与中国救火人员则仍使用落后的救火方式。这幅图表明了司马江汉对西方先进文化的仰慕,然而,通过某些画面细节,Tarantino博士也解读出司马江汉对代表先进技术的荷兰人进行的恶搞。对于“自我”与“他者”的界定,在各种文化中都普遍存在,但在面对文化差异时,“自我批判”并不代表“自我否定”。
报告之后,现场同学就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自然灾害反应情感等问题与Tarantino博士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周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