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世界哲学日”首场学术沙龙探讨“哲学与生命”

    发布时间:2014-11-24 点击次数: 作者:王晓曼 来源:新闻中心

    11月19日晚,由凯发k8官网哲学系研究生会主办的“2014?世界哲学日”之首场学术沙龙在哲学系401报告厅举行。此次学术沙龙以“‘哲学与生命’——中西视野下的‘生命哲学’”为主题,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蓝江担任主持人,由具有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以及宗教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五位博士生担任主讲嘉宾。

    蓝江教授指出,“生命”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古今中外无数大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各具特色的“生命”理论。五位博士嘉宾分别代表儒、释、道三种智慧,对“生”作出解读。

    中国哲学专业的雒少峰分析了佛学视域下的“生命”,认为众生于六道中轮回,人生皆苦,故要断烦恼,求解脱,但解脱之后的存在已非生命体,非物质体,超出生的范畴,佛家“无苦即无生”的观念构成了对“生”的理解。

    杨文默站在外国哲学的角度,谈了德勒兹关于生命的理论。这是一种类似于“活力论”加唯物主义的看法,生命的秘密不是一种非物质,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绵延,生命进程是外部力量使潜在状态的不断现实化。

    韩玉胜围绕儒家关于“生命体验和终极关怀”这一主题,指出儒家认为“生”本于人伦,为父母所赐,而对自我的超脱主要表现为对人畜之别加以体会,进行自我调适,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儒家的“终极关怀”更多地在于追求德福一致,注重精神上的回馈。

    西方哲学专业的王光耀以“对生存之努力的弃绝与超越”为题,介绍了列维纳斯哲学理论对于生命的思考:人们无法逃离对生存本身的厌倦,只能为超越生存而努力,将外在的他者纳入到主体存在的更大境遇,达到为他者而实存的伦理维度。

    宗教学专业的李政阳谈了道教的生命哲学的要旨,坚持我命由我不由天,以道德修养提高人生价值,并通过练养之术延长生命存在。

    蓝江教授对五位博士的发言作了总结,指出在生命非最高存在和无生命便无意义上大家达成了共识,而对于生命与身体、生与死的关系和对“此生”的看法上则存有分歧。各位嘉宾就“‘此生’是否值得追求”这一问题展开了互动和讨论。(哲学系研究生会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王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