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是“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凯发k8官网自2011年起推行创新创业课程,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课程,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潜质,目前已有62门校级课程。前不久,有5位创新创业课程任课教师荣获学校颁发的奖教金,下文从获奖教师授课班级学生的感言中摘录部分,让我们一起在感谢、祝贺获奖教师的同时看一看创新创业学生眼中的创新创业老师是怎样的。
创新创业老师:商学院 于笑丰(荣获2015年度凯发k8官网杜厦奖教金)
创新创业学生:2011级商学院 张心悦
第一次上课是在机房,于老师把我们分成七人一组,分别扮演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主管等等,按照各自的身份登入电脑中的创业模拟系统,这七个人便构成了一个微型的企业。顿时整个教室热闹非凡,原本互不认识的七个同学也相互恭维起来:“王总您好!”“哈哈哈,陈董别来无恙啊?”我们的“公司”——星星之火公司——也就正式成立了。
我在这家公司担任的职务是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的各项事务的处理,遇到重大的投资决策与董事长讨论。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创业,虽然公司仅仅是模拟的,但整个过程却是惊心动魄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决定用公司全部的流动资产购买500万股票,结果刚买就遭遇了股市大跌,500万股票瞬间缩水,虽然只是虚拟的货币,但是我们七个人还是提心吊胆牵肠挂肚了整整一节课,所幸到了第二节课股票飙升,我们的公司从奄奄一息中生存了下来,成功晋升到第三名,并吞并掉了一个破产公司。虽然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虚拟的,但是看到公司业绩蒸蒸日上的喜人成果时,我们还是忍不住开了一场庆功宴——当然也是模拟的。
当然诸如此类的精彩还有很多,只要一想起这门课程,他们就争先恐后的跳进我的脑海中。但是,《创业模拟》这门课带给我们的,除了好玩跟有趣,还有更多。还记得我们为了一项公司发展计划的实施而绞尽脑汁,还记得我们因为公司业绩上升而欢呼雀跃。。。。。。我们一直以为创业距离我们很遥远,殊不知,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如何创业,更多的是学习遇到困难时的那份果断勇敢,面临决策时的细致缜密,解决问题时的精诚合作,以及获得成功后的欣喜若狂。公司虽然只是模拟的,但是夹杂在其中的酸、甜、苦、辣却是真真切切的,这些情感参杂在一起,便构成了我们的百味人生。一个学期的课程很快就过去了,短暂的时间里让我更加明白了创业的艰辛,对于公司的管理、经营、运作又加深了一层理解,对于“团队”这个词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
新学期开学,室友热情的向我推荐:“我们一起选修《创业模拟》吧!据说很好玩,老师人很好,给的分也特别高哦!”我冲她神秘一笑。
创新创业老师:商学院 戴万稳(荣获2015年度凯发k8官网杜厦奖教金)
创新创业学生:2012级信息管理学院 郜梦蕊
戴万稳老师的《从平庸到卓越-危机管理》对我影响非常深,特别是思想和视野上。戴万稳老师丰富的知识沉淀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我们学到课堂之外的知识和企业之上的实践案例。每堂课,戴老师会讲述经典的企业对待及处理危机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鼓励我们去思考背后的原因,总结经验。戴老师只表扬,不批评,只要你肯思考,他就表扬并鼓励你进一步思考。这便激发了我们浓厚的兴趣,此时戴老师再用理论去解释,将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更加深刻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戴万稳老师无论是讲述案例还是理论都是循循善诱的风格,而且如同故事般的表达完全没有乏味之感,闻者听着这些企业成败的关键转折点,或为决策者的智谋所折服,或为其不死善变而惋惜。这些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这些理论是通用的。不论是日常的生活还是学习或工作,一双明亮的慧眼和化危机为转机的勇气和智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危机很有可能使一切毁于全无,但同样也有可能化危机为转机,成就从平庸到卓越的转变。所以说看待危机具有两面性,不只如此,看待其他也同样具有两面,没有任何事物绝对是一面的。这正是我上了这门课最深刻的体会。
戴万稳老师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平时会发最近发生与危机有关的新闻,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同时,这个微信群也成为了我们交流的天地,大家可以随意分享各种新闻,各种看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节日里,大家会互相祝福,有难题的同学会在这里寻求大家的帮助,毫无疑问,同学间和师生间的感情增进了。
每堂课,戴万稳老师都会给我们推荐几本非常经典的好书,比如说《第五项修炼: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世界是弯的:全球经济潜在的危机》,《人性的弱点》等。这些书表达的观点和思想非常独到深刻,处处给人意外和惊喜,让你惊叹于作者的文笔。这些书所蕴含的思想财富是不可计的,非常感谢戴老师为我们推荐。
戴老师的这门课,是我上过的课中少见的人气非常高的课。每堂课,座位满席,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并且好评如潮。这全部归功于戴老师的认真和努力。这门课的考核方式不是通过考试,而是让我们就最近发生的热门事件,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我相信所有同学上过了这门课,看待问题会有更成熟更深刻的角度。我觉得这门课的价值不可估计,他影响了一个人的头脑,一个人的思维,况且戴万稳老师始终每学期开这门课,那么他影响的恐怕是一年又一年的凯发人了。最后希望戴老师以后工作顺利,万事顺利!
创新创业老师:信息管理学院 杨海平(荣获2015年度凯发k8官网创新育人奖)
创新创业学生:2011级信息管理学院 张旭亮
我是在本科三年级选修了杨老师的“文化产业概况及创新创业规划”课程,课程内容是比较开放式的,介绍当前我国及国外文化产业各种类型的发展状况,对于深入了解文化产业有比较大的帮助。课程的一个亮点是在学期后期杨老师会带领同学参观类属文化产业的机构,记得我们参观的是凯发k8官网丝绸博物馆。课程的考察方式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开放式汇报演讲:用presentation的方式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具体的文化产业内容,这种形式比较轻松活泼,有助启发自主性探究。印象最深汇报是一位同学探究如何在校园周围开一间网吧,介绍了他的整个思考过程,也是创业的思维雏形,很有趣。我自己做的是大家童年最喜爱的动漫《灌篮高手》系列的介绍,在做这个题目的准备时我非常主动并且充满兴趣,即使现在毕业了回想起来读书时为了准备课业的努力劲头都会觉得很怀念。另外,如果想锻炼口才和提升面向人群的表现力,选择这门课程也会带来提升,在平时的课程过程中经常会有机会做发言和介绍,这一点也是本门课程作为创新创业课不同于专业核心课的一方面。
创新创业老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自强(荣获2015年度凯发k8官网创新育人奖)
创新创业学生:2012级软件学院
通过十几周的的学习,在王老师的“IT企业创业与发展战略”课堂上收获颇丰。王老师上课每提及一个专业词汇时都会大量“引经据典”,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创业的案例,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企业的内部运作。这种上课的模式让我感觉上课就像在听故事,看电影,看完之后又能回味很久,全无那些八股文课的乏味感。
通过王老师的课程,感触最深的就是创新。虽然课程名讲的是IT企业,但是课程中所涉及的企业却远不止IT企业。一个企业要想长远的生存,一个初创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创新也不是“限定在一个框架内的创新”。映像比较深刻的是google对于操作系统的创新。当今的操作系统基本已经被windows所占领,而想要再造一个操作系统成本是相当大的,想要超越windows更是难上加难。于是google颠覆式的提出了Chrome OS系统的概念,无需本地操作系统,所有的程序都存储在云上并在云上运行。在网速飞速发展和存储成本迅速下降的今天,google的与windows抗衡的chrome OS着实让人佩服。老师所希望我们掌握的创新是颠覆式的创新。
课程的最后三周老师让我们组建自己的团队并准备自己的项目,并给了我们展示的机会。整个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而且也让我们巩固了以前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次“微型模拟创业”,我们更深的体会到了创业所需要准备的事。
假期中我们几个同学做的一个项目吸引到了风投,虽然这种桥段在网络上听到了很多,然而当它真正降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却显得茫然无措。于是短时间内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风投的资料。然而我们并不能跨越我们缺乏经验这个事实。于是我们将目光投向了王老师。
这是老师给我们回复的第一封邮件的开头:同学你好,恭喜你们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老师帮助我们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几番邮件往来以后王老师建议面谈,我们当然是欣然应允。后来才知道王老师很少有时间呆在仙林,王老专程为了我们这事来了一趟仙林。老师首先为我们分析手中的投资协议,然后又很悉心的告诉我们和投资商谈判所要注意的事项,并给我们的项目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王老师是一个很亲切,很和蔼的人,和他接触时很轻松,很坦然。从王老师的言谈中可以感觉出王老师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人,而且这种深度我们很难企及。而王老师对于学生的热情也是极大的,从他对我们的帮助中可见一斑。
很喜欢王老师的课也很敬重王老师的为人,希望王老师可以开更多创业相关课程,相信王老师可以帮助很多迷惘在创业初期的人。
创新创业老师: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徐花(荣获中国银行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创新创业学生:2012级商学院 朱圆芬
上个学期我非常幸运地选中了徐花老师开设的就业创业心理素质训练这门课程。当时的我以为这类课程就是完全为以后想找工作或者创业的人设立的,然而一学期下来,却发现内容远不仅仅于此。
依稀记得第一堂课的时候,徐花老师让我们一个个陈述自己希望在这门课学到什么,提升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希望提高自己的公众表达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想要提高公众表达的能力是因为,那时的我连在课堂上发言都会别别扭扭紧张不知所措,而想到以后找工作需要面临的一次次面试,我知道自己一定需要在这方面好好锻炼提升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而应对压力的能力则源于我作为一个大三学生,即将面临毕业未来找工作各种压力,在未来很不确定的状况下很可能会有莫名的情绪低落难以排解,我想要通过这门课掌握一些能够直面并缓和压力的办法。
那时候的我一定没办法想象现在在图书馆安静码字的我通过这门课程所真真切切收获到的能力有多少。很奇怪的是那一学期在上这门课程时我从未觉得有太多任务太多负担等类似的感受,相反是很轻松甚至是期待的,时间如水一般流过,能力也像是一点点积累起来有了质变:
在每一节课的末尾,每一位同学都需要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发表简短的反馈;每次小组讨论,也总会需要找出小组中一位代表来发言总结小组的讨论情况。
在这一次次常规性的讨论中,我渐渐也发现公共表达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真诚而冷静地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就OK了。之前我总觉得对着一群不甚熟悉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奇怪,而且自己也不擅长这方面的陈述,但是徐花老师每一次都会很认真倾听我的发言并给出自己的看法,也经常赞同我的想法,这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支持;而且一次次课程下来,和班级里的同学们的也越来越熟悉了,公众陈述也变得像和朋友对话一般,越来越简单轻松了。
小组讨论则更加增强了我对自己公众表达的信心:因为小组的人数较少,每次小组讨论时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而当自己表达的观点被组里的同学们赞同甚至是被夸赞口才好的时候,我既有找到知音的欣喜,又会因这样的反馈而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同,并在下一次的小组讨论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进去;而作为小组代表总结小组讨论内容的几次发言中,我也发现自己的气场越来越足了,也能够比较完整流程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总结陈词,时不时还能说几句逗笑的话暖场。
而这门课所带我的,也完全不仅于这一进步。在压力应对方面,我也收获许多。上学期一开学我就开始在网上申请暑期实习,到五月份的时候申请的单位已经大概有20家左右了,但是收到的笔试面试的通知少之又少。周围的同学们都在忙着准备面试,我却还是什么都没有。那段时间上课都是垂头丧气的。但是幸运的是一堂堂课下来,我和班上同学们尤其是和小组们的同学们也越来越熟悉了,相互之间也可以互相倾诉自己的状况。队友们看到我的状况,就很热心地问我怎么了,耐心听我抱怨各种痛苦,也各种鼓励我坚持下去。尤其正好徐花老师那时候专门用了一节课来讨论了压力管理的问题。我们小组在讨论解决方法的时候,队友们提出了很多他们应对压力的方法,比如看电影,找朋友倾述什么的,确实挺有效的。尤其是我们组的李彦同学,她是非常开朗活泼的女生,每次上课都很有活力。她分享说运动是很好的舒缓压力的方法,比如她会定期坚持去跑步,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舒缓心情。我听取了她的建议也开始行动起来,每隔一天慢跑30分钟。慢慢地,跑步对我来说,竟然也变成了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而且确实是,在坚持跑步之后,我整个人也开朗很多,同学也说我比以前更有活力了。
通过这个例子,我其实也想说,这门课所带给我的也不仅仅是老师对我们情绪调节的一些建议,它给我的可能更多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这些选了课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越来越勇敢真实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最后我们成为了一个非常温暖和谐的整体。大家在这个整体里共同进步与成长,收获着共同的美好记忆。
时光匆匆,转眼我已是大四毕业班的学生了,然而每一次下课时和小组伙伴们的挥手告别还历历在目,却不知下一次再在一起讨论是否还有机会。但是珍贵的回忆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心里。谢谢徐花老师,谢谢我们小组的队友们,谢谢班上的同学们,谢谢这门课,我学会了以更加勇敢积极的心态面对未知的一切,我相信这世界的舞台永远为我们敞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