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杜厦图书馆内却让人感受到暖暖的春意。10月29日,我校首批“悦读经典计划”导师和部分助教济济一堂,热议我校“悦读经典计划”的工作与推广,共同讨论导师工作规范以及“经典导读读书班”的建设。
“悦读书社”是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各类读书活动的学生社团,社团发起者、社长王建一同学从学生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悦读的体会和悦读经典计划对于凯发学子的意义。

随后,部分导师、助教、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和教务处代表围绕导读班的课程建设与管理、导师工作规范等议题进行研讨。“悦读经典计划”包含研读、导读、悦读三个模块,开设导读班是导读模块的重要内容。首批60位导师,每人负责一本经典书目的相关阅读指导工作,从2015级本科生开始,根据学生阅读兴趣选课人数组织导读班,设计、指导本导读班同学的线上和线下阅读活动,包括:导读、网络讨论或课堂讨论、组织读书小组、读书会、专题辩论会等。每个导读班配备一名助教,协助导师完成网络平台操作和学生组织工作。导师们分享了自己所负责导读班的开课经验,如将学生分成读书小组,并将读书小组的读书会视频放到网络平台上,供所有同学学习和讨论;也有导师表示正在着手准备组织读书知识竞赛和“我的家乡地理”等读书活动。导读班的开设是我校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但导读班不同于传统通识课,以虚拟课程的形式存在,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读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授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导读班的课程建设关键在“悦”和“读”两个方面:其一,要达到“悦”,就要去功利化,不以定量化的指标要求学生,不让分数的高低束缚学生,理性地看待在线学习部分,将网络平台作为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材料的工具,引导学生回归本源、回归书本;其二,要引导学生辩证地、有方法地、批判性地去读经典,教授学生以正确的读书方法去读书、思考和实践。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周宪院长表示,不同的书目篇幅不同,内容深度不同,所属的学科属性也不同,不能以同样的标准和课程形式来进行导读。他鼓励导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识和创造性,根据自己所负责书目的特点,组织线上导读和线下读书活动。同时,导师们也表示,会尽可能利用自己的资源,邀请校外的名师大家来给凯发学子做讲座,营造凯发校园读书读经典的良好氛围。
最后,教务处处长邵进再次感谢所有导师的付出和努力。他表示,导读班不同于传统课程,导师们对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考核方式等会有些个性化的需求,教务处会积极配合导师的需求做好课程管理和服务工作。今后,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和教务处将定期组织悦读计划导师研讨会和经验分享活动,共同探索导读班的建设和我校“悦读经典计划”的更深层次推进工作。(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