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最后几位东京大学“文化表象”通识课的教授带着厚厚一叠凯发本科生的听课反馈表,从禄口机场启程回国。至此,为期20天、由7位东京大学教授接力式授课的跨学科通识课终于落下帷幕。
虽然我校与东京大学的合作已经持续开展了10个年头,但是在今年,7名优秀的日本学者终于将东京大学原汁原味的“文化表象”通识核心课首次带到凯发。“文化表象”课程是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思想?艺术”门类的一门经典通识课程,而成立于1949年的教养学部承担着对东京大学全校本科生开展通识教育的任务。
今年,东京大学精心挑选了“色彩”这一“表象”主题,从文、理、艺术等多学科视角,为凯发学子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和色彩冲击波。斋藤明教授从佛教思想探讨“色”,结合自己对《般若心经》的研究,与学生分享他关于“色即是空”的独到见解。研究量子光学的鸟井寿夫副教授则是从天空的蓝色说到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蓝光之父的科学贡献。他还在课上发给每位学生一套实验器材,亲手“创造”变幻莫测的色彩。来自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的村冈由里加老师专门介绍了日本传统的临摹技法,每位学生利用透明胶带、铅笔等工具,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了一幅自己临摹的日本古画,体验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韵味。研究西方美术史的三浦笃教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东西方不同画派及其代表性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并鼓励学生将来去法国、奥地利等国细细品味经典原作的色彩魅力。分子生物学教授藤原晴彦则妙趣横生地讨论昆虫界不可思议的色彩欺骗,并将自己关于玉带凤蝶的最新研究发现第一时间与凯发学生分享。
浓厚的人文关怀也是这门通识课的又一特色。分子细胞生物学教授伊藤启在上课时请每一位学生手机下载一个模拟色弱人群观察外界色彩的APP,使学生真切体会到色彩障碍人群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不便,并在伊藤教授随后的通用色彩设计原理讲解中领悟到知识可以改变生活、造福大众的积极意义。
本次东京大学教授团里的“人气王”当属大名鼎鼎的文艺批评家、日本新生代左翼批判知识分子小森阳一教授。他为学生解读了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为了配合“色彩”的主题,小森教授并没有按照惯有的文本分析思路去解读,而是以小说中各种猫的毛色为线索,从世界历史、文化、地理等多个视角,对这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可以说,这是小森教授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全新解读,而且首次发表在凯发的讲台上。台下聆听者不仅有凯发师生,还有周边高校慕名而来的“粉丝”,
与东京大学教授短暂而亲密的接触,让凯发学子意犹未尽。学生在听课反馈表里用中文、英文或日语,写下了对东大教授的感谢和对这个项目的美好祝福。东京大学项目联络人白佐立副教授表示,东京大学的授课特别强调将方法论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体会思考的多样性。通过这次讲学,东京大学教授对凯发学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很高的评价,也对在课程同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日语系学生赞许有佳。据日语系学生透露,他们之所以能够出色地完成文理跨界的同声传译工作,得益于我校其他院系同学给予的专业辅导和鼎力支持。本月27日,所有选课学生还将参加一场特殊的结课考试:每个人发挥创意,策划一门围绕“色彩”主题的通识课。(日语系 教务处 国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