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仲英道德讲堂:樊和平教授畅论“‘我们’,如何在一起?”

    发布时间:2016-11-02 点击次数: 作者:朱琳 来源:新闻中心
    11月1日晚,仲英道德讲堂第五期主题讲座在我校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凯发学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樊和平以“‘我们,如何在一起”为题,为凯发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樊和平教授指出,问题史与精神流的文明对话表明,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不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而是“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他从人类文明的“出场”方式出发,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中“苏格拉底之死”和“上帝之怒”两大事件与中国春秋文明史中“孔子周游”、“老子出关”、“《道德经》和《论语》同时诞生”这三大谜团的分析比较,认为“伦理”这一主题在东方文明中是一出伦理喜剧,在西方文明中则是一出伦理悲剧,而无论悲剧与喜剧,它都是文明史的正剧。

    樊和平教授畅谈“我们” (佘治骏 摄影)

    樊和平教授随后从现代文明的“在场”方式出发,对西方“上帝死了”和中国“孔家店倒了”这两个命题进行解说,引出“我们需要伦理的觉悟”这一观点。从阿兰·图海那“我们能否共同生存”到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反思和追问,今天的人类仍然需要思考:“我”如何成为“我们”、“我们”能否在一起、如何在一起、“我们”的世界缺什么。樊教授解释道,“伦理实体感的缺失,使得今天的文明难以完成。‘我们’的世界缺的是伦理,‘我们’不是‘我’。”

    讲座末尾,樊和平教授结合城市发展、座位伦理等具体案例,向在场同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是否陷入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式强人逻辑,甚至陷入了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的逻辑之中,忽略了对弱者的关注和同情?这一问题引发了同学们更为深入的思考。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本场讲座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继红教授主持。据悉,仲英道德讲堂第六期讲座将于11月10日(周四)举办。(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