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瑞典著名汉学家罗多弼访问中美中心

    发布时间:2016-11-10 点击次数: 作者:郭安康 胡孝佳 来源:中美中心

    11月9日,凯发k8官网-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环球论坛”第142期邀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名誉教授、瑞典著名汉学家罗多弼(Torbj?rn Lodén)作主题为“孔子与世界文化”(Confucius and World Culture)的讲座。

    讲座伊始,罗多弼教授说,自已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来到中国,至今已是来访中国多次。此次应中美中心之邀,与中心师生分享他在翻译瑞典语版《论语》过程中积累的心得。千年来,孔子思想是中国人民思想认同的标识,在当代我们更不能摒弃孔子的传统思想。

    罗多弼教授指出,当今世界,孔子及其思想正变得愈加重要和全球相关。孔子的思想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孔子的观点与当今世界的发展仍然有关;另一方面在于孔子的思想彰显了跨文化交流的“共同性”。罗多弼教授总结出《论语》的三个基本主题,分别是“对能改善自身和世界能力的信念”、“四海一家和普遍主义”、“内核而非外表的重要性”。在谈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时候,罗多弼教授风趣地表示鉴于自己的年龄最为欣赏“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名言。

    罗多弼教授旁征博引,不仅提到了孔子和《论语》,亦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诸如“仁”、“义”、“礼”这些核心概念的英文翻译,结合自己的翻译工作经验,他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翻译方法,例如其认为“仁”翻译为“good”较好,因为“humane”在西方语境下有其他含义。

    讲座结束时,现场学生就孔子思想在现代的传播、孔子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提问,罗多弼教授一一作答。(中美中心 郭安康 胡孝佳)